纳西族白沙细乐

申报地区或单位: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(保护单位: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)

纳西族白沙细乐又名“崩时细哩”、“别时细梨”、“别时谢礼”,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、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。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。

20250621203905158

纳西族白沙细乐社区展演

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纳西族的先民受东汉“白狼献诗”影响,“俗好饮酒歌舞”(唐《蛮书》),后逐渐成为一个能歌善舞、富有音乐天赋而充满哲思的民族。白沙细乐的历史渊源原有两说,一说“元氏遗音,靡靡切切,酸楚动人,相传世祖临别所赠,故名别时谢礼”;二说为纳西族民间凭吊战争亡灵之乐。说法各异,暂无确考。据已故纳西族著名老艺人和锡典有据可考的传承谱牒,至少在两百年前丽江已盛行此乐,所表现的是生离死别、怀恋缱绻的感情。

20250621203912974

纳西族白沙细乐乐队表演

相传白沙细乐有10个调,现存8个调,分别是“笃”、“一封书”、“三思及”、“美丽的白云”、“公主哭”、“跺蹉”、“南曲”和“北曲”。乐器有横笛、直笛、芦管、苏古笃、小曲项琵琶、古筝、二簧、胡琴,演奏至少要有8人并以合奏为主,同时也伴歌舞。赤足舞(跺磋)、云雀(“劳马磋”)、弓矢舞(“抗磋”)、白鹤舞(“夸磋”)等在送葬时奏跳。白沙细乐是元明遗音与纳西民间音乐的美满结合,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步形成的套曲,其构思独到,器乐兼歌并舞,意境深宽,曲调抒情,旋律委婉流畅。

20250621203910404

纳西族白沙细乐演奏场景

目前,在丽江范围内能演奏白沙细乐的传人已越来越少,丽江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弘扬白沙细乐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,制定《纳西族民间音乐保护和管理办法》等,成立了行业协会和传习馆,专门将黄山镇长水村作为其保护点,并命名和凛毅为传承人,提供相应条件让他收徒授艺。

20250621203908606

和凛毅在家中指导前来学艺的人们

相关传承人(和凛毅)

纳西族,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。他出生于“白沙细乐”世家,继承了父辈传承,掌握了白沙细乐套曲的历史渊源、内容、音乐风格、表现技巧。对白沙细乐口传曲谱的大量技法、技巧及细节都能准确把握。不仅能吹奏笛子,统领全曲,而且能演奏“白沙细乐”中的速古笃、直笛、芦管、胡琴等乐器。他热衷于白沙细乐的传承与传播工作。1990年起,他先后组织过5个培训班,义务传授,学习者从6人上升至26人。从2005年开始,在玉河广场义务演出,观众累计达20万余人次,2006年正式成立了“白沙细乐”传承中心,他曾经说过,我将用我的一生来传播祖先为我们留传下来的宝贵遗产。

给TA加油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加油
传统音乐非遗

剑川白曲

2025-6-21 20:38:22

传统音乐非遗

弥渡民歌

2025-6-21 20:41:54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