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报地区或单位: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(保护单位:镇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)
阿数瑟具有悠久的历史,相传起源于三国诸葛亮赴滇西南镇康县征南蛮时期,在中原传统文化、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和边境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中形成。在镇康地区,无论是婚丧嫁娶、农闲或节庆等场合,人们都会自发地组织阿数瑟打歌演唱活动。
阿数瑟按场景可分为结婚喜宴阿数瑟、新房庆典阿数瑟、节日庆典阿数瑟等,一般用三弦、芦笙、笛子等传统民间乐器进行伴奏,舞蹈套路有大直歌、窜山小狗、丰收歌、倒折歌等,音乐曲调有软调、硬调、三和弦。即兴创作是阿数瑟的突出特点,演奏者把天文地理、时令节气、男女情爱、时事政治都编进调子,众人随着三弦的旋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,最后一起合唱“阿数瑟呢瞧着,罗细瑟呢甩着”结束,极具现场感染力。阿数瑟调子诙谐幽默,舞蹈生动有趣,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历史文化价值,被称为“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天籁之音”。
阿数瑟在对外文化交流及促进民族团结上发挥着积极的纽带作用,对研究边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2013年,阿数瑟入选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罗文军。